中耳炎是耳科常见病症之一,尽管常被忽视,但部分类型的中耳炎可引发听力问题乃至危及生命。您可能听说过的中耳炎,其实是慢性中耳炎的简称,实际上,中耳炎属于众多耳科疾病中的一类。这其中,分泌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等多种类型,其症状及治疗方法不尽相同。

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
这是一种非化脓性炎症,常发生于儿童身上,成人患者则常与感冒相关联。需要注意的是,成人单侧分泌性中耳炎有可能成为鼻咽癌的预警信号,所以专业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进行鼻腔和鼻咽部的检查,以防漏诊。
这是一种非化脓性炎症,常发生于儿童身上,成人患者则常与感冒相关联。需要注意的是,成人单侧分泌性中耳炎有可能成为鼻咽癌的预警信号,所以专业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进行鼻腔和鼻咽部的检查,以防漏诊。
其次,化脓性中耳炎分为两种: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前者由细菌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耳痛、耳内流脓、鼓膜充血、穿孔等;后者则会持续超过8周,在静止期几乎无明显症状,而在活动期则会出现如耳痛、流脓、听力下降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引发内耳迷路炎,使人感到头晕目眩。
最后,中耳胆脂瘤是一种位于中耳内的囊性结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肿瘤。这种情况下,胆脂瘤可能会破坏周围骨质,引发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因此应高度警惕。建议此类患者尽早接受手术治疗。
此外,中耳炎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能会留下诸多后遗症,影响耳朵的正常功能。
例如,不张性中耳炎会导致中耳腔内空气减少,从而降低鼓膜的振动能力,造成听力下降;鼓室硬化则是由于病变形成钙化斑,影响听小骨震动,进而导致听力减退;中耳胆固醇肉芽肿则是由于胆固醇形成褐色结晶并沉积,刺激周围组织产生肉芽肿,逐渐增大,导致耳闷感和听力逐渐减退。
例如,不张性中耳炎会导致中耳腔内空气减少,从而降低鼓膜的振动能力,造成听力下降;鼓室硬化则是由于病变形成钙化斑,影响听小骨震动,进而导致听力减退;中耳胆固醇肉芽肿则是由于胆固醇形成褐色结晶并沉积,刺激周围组织产生肉芽肿,逐渐增大,导致耳闷感和听力逐渐减退。
关于中耳炎的常见症状,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1.当孩子突然对他人呼唤置之不理,观看电视需加大音量,学习时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成绩下滑,甚至出现耳鸣等症状,可能预示着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
2.孩子在深夜突发耳痛,且有感冒病史,可能提示患有急性中耳炎。
3.耳痛伴随着流脓以及听力减退,可能意味着患上了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4.中耳分泌物带有恶臭气味,可能表明患有胆脂瘤性中耳炎。
5.对于成年单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应考虑是否存在鼻咽癌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