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穿孔怎么治疗好?”这是很多鼓膜穿孔患者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对此,成都耳鼻喉医院医生提醒患者,治疗鼓膜穿孔要在查明病因后进行专业的诊治,这样才能保证在短的时间里恢复原有的健康。
鼓膜穿孔
鼓膜穿孔是怎么回事
鼓膜位于耳道很深部,具有必定的弹性和韧性,在正常的情况下不容易损伤、穿孔。直接原因多见于头部 鼓膜穿孔--鼓膜破裂受外伤,合并颞骨骨折损伤鼓膜。另一方面是有挖耳的习馈,挖耳时用力过猛或被别人碰撞,而穿破鼓膜。其次厂矿偶有飞溅的金属粉、矿渣、电焊火花及误滴腐蚀剂,如强酸、强碱腐蚀鼓膜穿孔。
有的是因感冒致急性中耳炎穿孔,或挖耳不慎挖穿;有些婴幼儿因哺乳不当,呕奶后致耳流脓;甚至打球时被球或手撞耳,吵架被人刮巴掌,鞭炮震耳也可引起鼓膜穿孔;偶尔还可见昆虫入耳引起鼓膜穿孔。
鼓膜穿孔后的症状
鼓膜穿孔的临床表现是:听力从正常到中度耳聋,自觉有阻塞感,甚至耳痛,数小时后由于渗出液产生,耳痛症状减轻,常伴有耳鸣。初起时仅见鼓膜单纯性充血,随着鼓膜内陷,出现点状出血,引起感觉神经性耳聋,对听力造成严重的损害。因此鼓膜穿孔后要早发现早治疗。
鼓膜穿孔后两大危害
1、患者的中耳保护作用受到了损害,耳膜是中耳的一侧门户,由它把外耳与中耳隔开,保护着中耳腔。穿孔后外界的细菌、污水、异物可经穿孔进中耳诱发中耳感染引起感染流脓还有形成胆脂瘤的危险性。
2、穿孔使听力下降,声音首先振动耳膜,然后经中耳听骨链传到耳蜗,进而引起神经反射形成听力,耳膜穿孔后,耳膜有效振动面积减少,外界声波的能量传入内耳减弱,出现听力下降。
鼓膜穿孔能自愈吗
部分会。这个取决于穿孔的大小。一般穿孔不大,不伴有炎症刺激的基础下4-6周左右鼓膜穿孔会自己修复。而穿孔过大,则需要手术修复。》》》想知道自己的鼓膜穿孔能不能愈合?点击咨询医生
1、鼓膜外伤后穿孔:鼓膜外伤后穿孔,检查见鼓膜呈裂隙状穿孔,穿孔边缘有少量血迹,外耳道有时亦可见血迹或血痂,在口服或注射抗生素控制感染后,禁用外耳道冲洗或滴药,避免感冒及用力擤鼻涕,禁止游泳,防止污水进入外耳道。大多数外伤性鼓膜穿孔2~4周内可自行愈合。但是外伤引起的鼓膜穿孔一旦出现炎症后,就要及时到医院诊治,否则很难愈合。
2、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穿孔: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在鼓膜穿孔后,鼓室流脓,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到医院诊治才能愈合,禁止患者自行用药,延误病情。
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穿孔: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穿孔不大,呈间歇性流脓,在干耳时间较长的情况下鼓膜也会自行愈合。如果慢性中耳炎鼓膜穿孔较大,中耳腔内有积脓,则鼓膜穿孔一般不会愈合,有的患者甚至常年鼓膜穿孔,常年耳中流脓。
鼓膜穿孔的治疗原则
1、中耳炎症如有外耳流脓,应予抗炎治疗
2、若因外伤所致穿孔无感染时,可用消毒干棉球塞耳道,用抗菌素预防感染,局部不用滴耳药,有可能自行愈合。
3、用药后的保健也非常重要,如耳内不要进水等。
4、如果治疗2~3个月后,鼓膜穿孔仍未愈合者就需做医保检查,必要时行鼓膜xbs以提高听力。
5、治疗已达干耳2~3个月,鼓膜穿孔仍未愈合者(外伤性穿孔1个月)需做医保检查(包括耳镜、听力、鼻腔、鼻咽部、咽鼓管功能检查)。如有条件者可作gsxcs,以保存或提高听力。
6、对于中耳炎症久治不愈或有肉芽生长,或在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边缘性穿孔者,应予X线摄片或CT扫描明确病变性质和范围、手术清除病灶先求得干耳,而后再按条件选择性地作gsxcs。
鼓膜穿孔怎么治疗
鼓膜穿孔怎么治疗好
1、ywzl:患者口服抗生素、耳朵内滴外用药,这种方法仅能缓解鼓膜穿孔带来的疼痛感,很难治疗该病,并且极易产生副作用。
2、传统手术:具体做法是:在耳内或耳后开刀,取自体组织植入鼓膜位置,患者用此治疗极易术后出血,还容易产生后遗症,所以患者们需慎用此法。
3、新“gscx术”:该是一种可以重建鼓室传音结构的手术,治疗原理是:清除病灶,并修复鼓膜及重建听骨链,以达到提高听力的目的。
医院采用耳内窥镜精细检查耳部病变,其中保障手术安全的关键之一就在于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利用耳显微J1S,定位耳部深处、隐蔽处的病变,可有效降低治疗的难度风险,提高治疗率。在耳内窥镜及耳显微镜的导引下,通过进行鼓膜xbs可以达到治疗鼓膜穿孔的目的。
鼓膜穿孔治疗前后
gscx术治疗优点:
1、耳内窥镜下采用鼓膜xbs具有伤口小,时间短、少出血、不影响外观,而且恢复迅速;
2、与传统手术相比比较高效、省时,而且手术安全可靠,都能达到满意效果。
鼓膜穿孔后要如何护理
1、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经常挖耳、掏耳等动作,是儿童,喜欢拿手指或者不洁净的棍棒类进行掏耳,掏耳不慎的话,就会刺穿耳膜,引起鼓膜破裂,是一些发生了耳膜穿孔或者破裂的患者,应该避免掏耳,以防加重病情,造成炎症的扩散。
2、洗澡和洗头的时候,要注意带好耳套,避免鼓膜受伤后引起的污水感染,不要进行游泳、高空飞行等运动。
3、患者应该加强营养,多吃易于消化的食品,适当锻炼,注意休息,提高免疫力,多吃蔬菜水果,防止大便秘结。